踏歌起舞
在這片風景如畫、生活如歌的土地,感受這五彩斑斕的壯錦、姑娘身上多彩的服飾、干欄門窗上的雕刻、花叢水邊悠揚的歌聲,還有螞拐舞中虔誠的舞者、古代花山巖壁上粗獷的畫幅,你很難區(qū)分,哪是生活,哪是藝術;哪是生活,哪是傳說。因為它們是如此緊密相連,因為往昔的傳統(tǒng)已深深滲透于今日的生活中。
以廣闊的山野為舞臺的歌舞,表現(xiàn)的是群體生命的沖動與愉悅;以懸崖絕壁作紙張的巖畫,表現(xiàn)的是集體潛意識中對神的虔誠與困惑。因而,自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粗獷渾樸。
青山綠水紅土地,造就了壯人對原色的敏感。在宋朝他們就燒出了鮮明艷麗的紅釉和碧綠瑩潤的綠釉。壯錦和刺繡也喜歡用紅色為底,綠色為襯,組成華麗的圖案,色彩強烈而和諧,傳達出暖洋洋的喜悅。而壯族的多聲部民歌以高昂悠揚的高音配上溫暖婉轉的低音,和平優(yōu)美,仿佛畫眉鳴啼于幽谷,與林海的陣陣濤聲相應……哦,壯族選擇美麗如夢幻的鳳凰作圖騰,不正是因為它是這片多彩的豐饒的陽光燦爛的土地的化身,是壯族人民歡悅的、高揚的生命力和希望的化身么?
|